推荐阅读

纺织头条 | 融合智慧力量,推进数智化进程!中

纺织头条 | 融合智慧力量,推进数智化进程

纺织头条 | 融合智慧力量,推进数智化进程!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流通分会四届六次理事会暨四届十次常务理事会议举行 1月8日,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流通分会四届六次理事会暨四届十……

2015中国纺织学术年会后记

发布时间2015-10-29 09:35 作者:zhongfang

【补脑大餐】2015中国纺织学术年会后记

作为纺织业界极具声望的学术交流盛会,中国纺织学术年会始终从产业发展现状及需求出发,引导学术界和企业界进行深入交流。本届年会从多个层面深入探讨了新时期值得行业关注的学术、技术创新成果和理念,让与会者充分融入科技创新交流的氛围中。

关注近一年来,纺织业界一直在围绕“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等话题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和研讨,努力在新的发展环境中探索产业发展的新路径。中国纺织学术年会作为纺织业界极具声望的学术交流盛会,始终从产业发展现状及切实需求出发,引导学术界和企业界进行深入交流。今年,新一届学术年会在为期3天的议程中,从多个层面深入探讨了新时期值得行业关注的学术、技术创新成果和理念。

观大局 把握智能发展机遇

正如无锡市第一棉纺织厂厂长周晔珺所言,一个企业的发展,可以允许一些小的错误出现,但绝不能走错方向。的确,再优秀的企业也扛不起“南辕北辙”所带来的资源消耗。为了让行业企业更为清晰、准确地把握当前的产业发展环境,理性判断未来发展方向,此次学术年会,主办方邀请了多位行业内外领导、专家就当前的产业发展环境进行了分析。

“在历史上,中国的GDP曾达到了世界的40%,而一百年后,这个数字仅为4%。”在特邀嘉宾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李培根看来,这是历史上的沉痛教训,归结原因则在于我们没有跟上科技革命、工业革命的步伐。因此,当前中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就需要紧抓这次变革的重点,实现突围。

在题为“中国制造2025浅释”的报告,李培根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当前中国制造业发展所面对的问题,并指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行业进行转变:第一,针对创新能力不足,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第二,由低成本向质量效益转变;第三,由资源消耗大向绿色制造转变;第四,进行结构优化,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李培根还表示,四大转变的主线是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关键则是智能。行业和企业需要研究“智能制造”、“互联网+”如何在“微笑曲线”的两端发挥作用;此外,要考虑如何将附加值较低的产品借助“智能制造”、“互联网+”等手段实现新的价值提升,并鼓励企业积极主动地将“制造业+互联网”发展起来。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纺织工程学会理事长孙瑞哲则在大会发言中对纺织工业的定位问题进行了分析。“纺织行业到底是什么?在此发问下,孙瑞哲指出,行业的定位始终没变,而且随着时代的发展愈加丰富,不仅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民生与支柱产业,也是推动文化创意、引领生活方式的时尚与消费产业,是国际化发展、高新技术应用、商业模式创新的先导与先行产业。“纺织业还是创造国际化新优势的产业。”孙瑞哲强调。

孙瑞哲从中国纺织行业的纤维使用情况,到国际贸易地位,再到产业未来发展规划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说明,并指出,随着消费需求的变化,行业要在制造模式、商业模式、创新模式等方面探索新的路径;智能制造作为产业发展大势,包括了智能产品、智能设备和智能运营;行业将着力在长丝、纺纱、印染、非制造布生产线、针织和智能化服装六大方面推进智能化,且这一切都最终要以需求为导向。

东华大学校长蒋昌俊主要从事Petri网、网络信息服务等领域的研究,他在发言中梳理了国内外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状况,“在互联网技术方面,我们在世界范围内都是比较领先的,现在十大互联网技术公司,美国6家,中国4家,基本上处于中美对垒的状态。”他指出,当前互联网经济在中国经济增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将是未来的走向。基于这些分析,人们可以更为清晰地感受到,中国纺织服装业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可以更为有效地推动产业升级。

奖人才 鼓励科技创新精神

中国纺织学术年会并非简单意义上的一次学术交流活动,作为会议的重要议程,颁发各种与学术有关的奖项已成其必修课。本次会议颁发了2015中国纺织学术大奖及学术带头人、技术带头人奖,且今年还特别设立了“富丽达”2015中国纺织青年科技奖。奖项的延续以及扩充,在更大程度上鼓励了行业的科学、技术工作者的创新热情。

今年,江南大学蒋高明和中国昆仑工程公司周华堂共同摘得了中国纺织学术大奖。作为重量级奖项的获得者,蒋高明和周华堂分别在纺织装备数字化、网络化与智能化研究以及化纤工艺技术与装备研发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接受《纺织服装周刊》记者采访时,周华堂表示,作为亲历中国化纤产业快速发展整个过程的一员,他曾参与过国家众多化纤项目建设。随着企业产品技术在行业的快速推广,他切实感受到了技术研发以及装备技术进步对于产业发展的意义。据介绍,中国昆仑工程公司30%以上的主营业务收入是靠企业自有技术实现的。面对化纤业的现状,他也十分担忧在化纤行业产能持续增长下出现的产能相对过剩问题,因此,企业一方面适度提高合作门槛,另一方面不断加大新技术的研发,为用户的差异化发展创造机会。

蒋高明则是经编装备技术领域的专家,他肯定了中国经编技术的发展成绩,也指出了其中的不足:在高端领域,国产装备需要在材料、机械制造以及人员素质培养和管理模式创新中加大投入力度,“30年前企业可以靠魄力成功,但今天则需要真正的实力比拼。”蒋高明说。

此次获得“2015中国纺织学术带头人”荣誉的8位获奖者分别在染整技术、高性能纤维特种编织技术、功能性纤维制造、产业用纺织品共性技术、纺织自动化装备技术等方面有所专长。获奖人之一、江南大学教授葛明桥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行业里如自己一样执着于技术研发的人很多,且做技术研发需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我们所做的研究都是前沿的,最起码要提前十年才有意义。”葛明桥认为,学术研究有很多是基础性研究,一般不会很快见效益。“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一些企业实现了快速成长,在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却略显不足,面对未来发展,企业需要扎实推进研发和创新。”葛明桥说。

周晔则是5位“2015中国纺织技术带头人”奖项获得者之一,作为无锡市第一棉纺织厂厂长的她在多年的企业管理中,深刻体会到了技术创新对于一个百年企业的重要性。“产业发展需要传承,更需要创新和发展。”周晔说,“今年无锡一棉成立96周年了,这么多年的发展,企业也曾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唯有在困难中懂得如何去适应发展才能让企业越走越好。作为企业带头人,需要引领一个团队走向正确的方向。企业发展可以允许小的失误,但不能走错方向。”

针对行业热议的“互联网+”,周晔表示,“多年来,无锡一棉一直在摸索,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发展,行业需要用什么新技术来融入并推动其发展。这么多年来,企业已经在这方面尝到了甜头,在提高劳动效率、贴近市场需求,以及保证企业全球化市场竞争优势方面都显现出了企业的优势。做好纺织不仅要研究纺织,更要跳出纺织将各种技术融合起来,才能有新的突破。”

在对“富丽达”2015中国纺织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的采访中,武汉纺织大学王栋的话很打动人心。作为最年轻的获奖者,出生于1979年的他已经集众多荣耀于一身,然而,这还不是他最炫的地方,他对于中国纺织产业定位的表述更让人难忘。“纺织行业存在大量的交叉学科,从航空航天到建筑业,再到环境净化以及IT产业等,这些常常被人们看作是高大上的行业,却离不开被贴上‘低端’标签的纺织业。我想说,这些行业离开我们几乎很难发展。”带着这股子不服输的劲头,王栋决定将自己团队的研发方向定位于基于纺织的交叉学科研究,并将在前辈们建立好的产业基础上,努力把行业技术创新做得更好。

研学术 主张争鸣融合发展

学术交流是学术年会的另一个重要议程,此次年会开设了带头人大讲堂、高性能纤维及制品等多个专场学术交流,并举办了第8期纺织科技新见解沙龙,针对电磁屏蔽技术及其产品研发进行讨论。

江南大学纺织技术研究所高卫东教授在会上介绍了数码纺纱技术及其产品。作为新的纺纱技术,数码纺纱可极大丰富细纱工序开发品种的手段,拓展织物产品的品种空间。该技术不仅有益于保持我们在高支纱和色纺纱的竞争优势,也是顺应纺织业信息化、网络化发展的体现。

东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陈革就高端纺织装备的设计理念和趋势进行了交流。结合当前行业现状,陈革详细分析了高端纺织装备的设计理念和趋势,并从纺织新工艺、基础理论研究、设备数字化和智能化需解决的问题以及新材料、光、机、电、气技术应用等方面的信息进行了交流。他指出,高技术纤维制备技术及装备、产业用纺织品加工技术及装备、绿色环保染整技术及装备、高效能高质量的传统纺织装备将是未来产业发展的重点。

在染整技术方面,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庆详细介绍了一种新型墨水。据了解,新型安全环保凹印水性墨技术,印刷适应性高、印制品色泽更加鲜艳饱满、成本更低以及环保、安全。据分析,水性墨在我国的市场潜力很大,随着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水性墨的市场或将出现爆发式增长。

江苏海大印染机械有限公司在三十多年服务客户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会上该公司总经理陈丽洁进行了定形机的能耗分析,并指出目前大多数企业正在使用的定形机热能利用效率一般为20%~30%。为此,海大通过工艺分析,提出了系统化的解决方案:企业在拉幅定形前尽可能采用湿加工低附着量技术;采用节能烘房;进行排气和落布的湿度控制;对设备本身及管道进行保温、密封以及进行高效余热回收,均可实现更为节能、环保。据悉,海大即将推出的高效余热回收技术回收率可达10%~30%,较集中式回收技术功效大幅提升。该技术已在多家国内知名企业适用,均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常州宏大科技集团推介的霍克威视智能整花整纬一体机,则是一个解决纺织品加工过程中的纬弯、纬斜问题的实用型技术。据悉,该设备首创国际领先的“全幅扫描整花整纬技术”,全幅扫描可大于8000个监测点,彻底解决了光电整纬无法矫正和识别的纺织品花型变形、纬斜、纬弯问题。该系统具有广泛的品种适应性,除了适用于光电整纬的全部品种,还适应光电整纬无法正常识别和矫正的品种,可大幅提高纺织品后整理质量水平。

一直以来,国家和行业都在鼓励学术争鸣,以期形成更为严谨的学术成果。此次论坛的学术、技术交流,无论是基础性研究项目,还是适用性技术,主办方都力争让更多与会者参与观点讨论,尤其在新见解沙龙中,记者目睹了行业内外的学术界代表就电磁屏蔽检测标准等内容所进行的充分讨论。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在这样的氛围下,行业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